千年包公觀后感500字-千年包公觀后感
千年包公觀后感500字[1]
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攝制的紀錄片《千年包公》日前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該片以清心直道、鐵面無私、以民為本三集,再現(xiàn)了一個“有據(jù)可查”的北宋清官包拯(包公)的形象。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包公初踏仕途時,曾以清心直道自勉;千年之后,包公清廉正義的形象傳遍海內外,并繼續(xù)影響著這個時代。
記者29日探訪包公故里合肥,尋找包公文化遺留的痕跡,還原包公“清心直道”的一生。
雨后的包公祠寂靜莊嚴。這座位于廬州護城河邊的古建筑群歷經500多年的風雨依然挺立。作為包公的出生地和任職地,包公對這里充滿感情,而這里的百姓亦對包公充滿敬仰。明代廬州知府宋鑒為紀念包公,在此修建了包公書院,故名包公祠。
走進包公祠,“包公孝肅公祠”的牌匾橫掛在門額上。據(jù)包公祠工作人員介紹,“孝肅”是包公的謚號,包公為盡孝道,曾辭官十年,此為“孝”;包公一生鐵面無私,懲處貪官污吏,聞者皆憚之,此為“肅”。“孝肅”亦是后世對包公的評價。
穿過一條古樹圍繞的石道,便是坐落在香花墩上的祠院。祠堂正中是一座包公坐像,包公身著官服,頭戴烏紗,神態(tài)嚴肅凝重。記者看到,祠堂正上方有“色正芒寒”四字牌匾,四字是由清朝光緒年間湖廣總督李翰章所題,李翰章是清代名臣李鴻章的哥哥。
事實上,包公的影響自古至今,李鴻章作為合肥人,亦深受其影響。據(jù)包公36代后裔、合肥市包公精神傳承研究會會長包訓安介紹,太平天國時期,包公祠因戰(zhàn)火被毀,李鴻章踏訪包公祠,看到自己少年讀書時流連忘返的包公祠變成了一片廢墟,心中充滿著無限的惆悵,便籌白銀2800兩加以重建,并寫下一篇《重修包孝肅公祠記》刻石于祠后。
包公一生清廉,這與他的家庭教育和老師密不可分。據(jù)包訓安介紹,包公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自幼耳濡目染,飽讀詩經禮易等儒家經典,年少時便“挺然若成人,不為呷戲”。出仕后清廉自守,凡事出于公義,不畏權貴,不避親疏,不結朋黨。
在合肥肥東縣包公鎮(zhèn)包公村,包公的后裔們生活于此。今年80歲的包公后人包先榮說,村里的人都為自己是包公后人感到驕傲和自豪,每家每戶都掛著包公的畫像,而包公親擬的家訓更是族人始終牢記的警示:“后世子孫仕官,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有關包公的民間故事、戲曲和小說眾多,諸如《包公擲硯》和包公戲《陳州放糧》,墨黑如漆包公臉譜更成為戲曲中家喻戶曉的形象。
在臺灣,有歷史悠久的包公廟海清宮,包公被當?shù)孛癖姽┓顬?ldquo;閻羅天子”;在新加坡,天圣壇是香火最盛的包公廟,包公是公平與正義的化身,這是新加坡人祭拜包公的原因。
在合肥包公祠,包公每天得到海內外游人的景仰。在人們心里,千年包公依然“不老”。
千年包公觀后感500字[2]
包公,一個震古爍今、世代傳頌的名字。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于一體,成為公平與正義的化身,是萬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間傳說、戲曲舞臺和影視劇中,他不僅秉公執(zhí)法、斷案如神,還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著中國民間傳統(tǒng)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許,千百年來,無人與之比肩。
然而,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為什么他在華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對后世的影響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舉行的三集高清紀錄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來自北京和安徽兩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該片帶來的震撼和啟迪。
紀錄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攝制,央視紀錄頻道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制。攝制團隊自2015年5月開始策劃調研,同年8月正式開拍,歷時一年奔波數(shù)萬公里,先后奔赴國內的臺灣地區(qū)、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浙江寧波、安徽天長,以及國外的新加坡等地,進行實景拍攝、專家學者訪及歷史再現(xiàn),力圖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生動的包公形象。
中央紀委宣傳部正局級紀檢員、監(jiān)察專員閻群力,安徽省紀委副書記車建軍,安徽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總編輯莊保斌,央視紀錄頻道節(jié)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侖共同為《千年包公》啟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紀委常委、省監(jiān)察廳副廳長、《千年包公》總監(jiān)制張志宏在致辭中說,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歷代清官的典范。“今天我們拍攝制作《千年包公》電視紀錄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優(yōu)秀傳統(tǒng)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勢下引導黨員干部向善向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廉政文化建設新路徑。”
央視紀錄頻道節(jié)目管理部主任、《千年包公》監(jiān)制石世侖表示,縱觀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個字來總結,那就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鐵面無私、執(zhí)法如山、嫉惡如仇”。他說:“在《千年包公》中,我們力圖透過包公來展示中國優(yōu)秀的廉政文化,紀錄片對歷史的正本清源價值得以凸顯。”
安徽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該片監(jiān)制禹成明感謝各方對該片的支持,他表示,《千年包公》是一部聯(lián)合攝制作品,立項之初就受到中紀委宣傳部、安徽省紀委、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等各級主要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不僅對節(jié)目質量進行嚴格把關,還幫助協(xié)調攝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力圖將其打磨成一部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紀錄片精品。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朱萬曙在發(fā)言中表示,“包公的故事能流傳至今長盛不衰,是因為他真正走向了民間,凝聚了民間文藝的元素,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紀錄片《千年包公》的面世,必然能夠起到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
包公第34代傳人、包公精神傳承研究會常務理事包正軍說,包公表現(xiàn)出的高風亮節(jié)是86萬包氏子孫為人處世的楷模,更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寶貴財富。他表示,作為一個清官符號,長久以來文藝作品中的包公,其人物性格和內心情感幾乎被忽略,而紀錄片《千年包公》與以往不同的是,它依托豐富而詳實的史料,以包公人生經歷為主線,以寫實手法再現(xiàn)了包公的一生,讓“鐵面包公”有血有肉地走向觀眾,展示了包公的可貴、可敬、可親之處。
據(jù)悉,三集高清紀錄片《千年包公》,歷時一年,目前已制作完成,將于5月27日21:25在安徽衛(wèi)視、5月25-27日晚8點在央視紀錄頻道(央視9套)播出。
第一集《清心直道》
通過包拯青少年時期真實的故事、包拯出仕時明志詩,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通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后人對他的懷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潔的家風與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響;通過同時代的官員劉筠對他的影響,呈現(xiàn)北宋仁宗時代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
第二集《鐵面無私》
敘述包拯任監(jiān)察御史及開封府尹等官職時,不畏權貴,彈駭貪官污吏及皇親國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與“斷冷清案”最為精彩,突出包公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zhí)法如山的可貴精神。
第三集《以民為本》
通過“斷牛舌案”、“匿金案”、“陳州折變”、“不持一硯歸”等歷史故事,說明包拯以民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為官為政思想。對貪官污吏鐵面無私,對百姓卻心懷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來,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
【千年包公觀后感500字-千年包公觀后感】相關文章:
3.千年包公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