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理教學語言的運用對策
關于地理教學語言的運用對策論文,下面小編推薦試論漢語言文學與人的修養(yǎng),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摘 要:地理教學語言是地理教師與學生信息交流的紐帶,也是地理教師將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傳遞給學生的必要工具。因此,地理教學語言的運用直接關系地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影響著地理教學的效果。從地理學科知識本身的綜合性特征入手,分別從地理教師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體態(tài)語言三個方面進行綜合探討,運用教育敘事的策略探究地理教學語言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地理;教學語言;運用策略
教學語言是教師在教學中,依據(jù)規(guī)定的教材在限定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培養(yǎng)能力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地理教學語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交流的紐帶,也是地理教師將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傳遞給學生的必要工具。一位地理教師能否在課堂上運用好地理教學語言,直接影響到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準確、生動、形象、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能夠更自覺主動地學習,這也是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相吻合的。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瑞賓的實踐表明: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聲音+55%的體態(tài)語言。由此可見,教學信息的傳遞是需要依靠教學語言的合理運用來實現(xiàn)的。
一、地理教師的口頭語言
地理教師的口頭語言是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建立信息聯(lián)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如何才能夠提高教師的口頭語言技能,并在課堂上靈活地處理口頭語言,使地理課堂生動形象、妙趣橫生。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自身的語言積累
基于地理學科本身的綜合性特點,地理教師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應該注意知識的積累,從學生出發(f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因生制宜,運用貼近當?shù)厣睢⒄Z言文化的教學語言,用學生熟悉的語言來講解抽象的地理知識,讓教師的語言更加精煉,更富感情。
2.提前準備教學語言
教學備語言是提高教學口頭語言表達最有效的途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寫詳案,將課堂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這樣,可以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變得更加精煉、生動、形象、有趣,也能將教師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得更加清楚、明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3.勤寫教學后記
教學后記也是教師通過反思,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功?需要怎樣改善?這堂課效果怎么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再寫教學后記,可以有效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
二、地理教師的書面語言
地理書面語言是除口頭語言以外的另一種教學語言,在地理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地理書面語言主要是指板書,地理板書是地理教師在課堂上利用黑板,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進行設計,運用文字、圖表、符號、公式等形式向學生演示教學內容,傳遞教學信息的一種教學形式。如,在對五種基本地貌類型講解時設計的板書:即屬地理教師的書面語言。如下:
這個板書設計從五種基本地貌類型的內在聯(lián)系,各自的特點方面著手,直觀地展示了本堂課的主要內容。要設計出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地理教學板書,地理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端正對課堂板書的認識態(tài)度
中國原國家足球隊教練米盧曾經(jīng)說過:“態(tài)度決定一切”。如果一位教師要加強自己板書設計的能力,首先就要端正自己對板書的認識態(tài)度。只有在端正態(tài)度之后,教師才能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專心致志地不斷摸索、鉆研,才能夠在板書設計上取得長足的進步。
2.要注重訓練自身的“三板”基本功
所謂“三板”就是指:板書、板圖、板畫三種基本形式的書面語言形式。地理教師具備了扎實的“三板”教學基本功,才能夠在端正態(tài)度的基礎上做好板書設計工作。關于教師的“三板”基本功能力,也只有教師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訓練自己才能夠獲得。
3.采取合理的策略進行設計
地理板書設計并沒有什么固定的模式,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該采取不同的板書設計策略。板書設計策略通常有文字歸納法、分項列表法、形象圖解法三種。
(1)文字歸納法,即將教材內容用概括的語言表示出來,用簡潔的文字將教材內容的體系完整地表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整體上有所把握。
(2)分項列表法,即運用圖表將對比明顯的知識內容呈現(xiàn)出來,適用于地理事物或地理現(xiàn)象之間存在相似性或差異性的地理知識。這樣的板書設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對比記憶。
(3)形象圖解法,即將地理事物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的變化規(guī)律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還能夠讓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動態(tài)變化。
三、地理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
教師體態(tài)語言又叫教師肢體語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身勢語、態(tài)勢語、形體語言,是師生信息交流的非語言性交際手段。在實際教學中,對于教師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和身勢都有特定的要求,教師不能夠太隨意。那么在實踐中教師應該有怎樣的體態(tài)語言呢?
1.表達要有目的
對于傳遞知識,為人師表的教師,應該以和藹可親的微笑依為面部表情的主要形式。教師的微笑可以讓學生解除戒心、緩和矛盾,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真誠的微笑可以打動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愉快的課堂,從而加快教學信息的傳遞。
2.要包含教師真摯的情感
一個人的體態(tài)動作會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內心情感的變化,是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xiàn)。教師的體態(tài),既不能矯揉造作,也不應長期模式化,每一個動作都應飽含教師真摯的感情。
3.要能夠啟迪學生的深思
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和教師的書面語言、口頭語言一樣,要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啟發(fā)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深思。例如,在講解冷鋒和暖鋒的時候,不同的演示動作就會引起學生的深思,用左右手分別代表冷氣團和暖氣團,冷鋒是左手向右手移動并抬升右手,而暖鋒則是右手向左手移動并沿左手爬升。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合理運用教師身體的各個部位來進行對教學內容講解的幫助。
總之,教師的口頭語言要清楚,板書設計要概括,體態(tài)語言要簡練。教師教學語言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在個人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積少成多,才能夠將三種教學語言整合并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李雪青.教學語言規(guī)范化淺析[J].雙語學習,2007(11).
[2]劉春玲,張連彬.淺談地理教學中的板書設計[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2(01).
[3]叢日珍.從體態(tài)語的功能看語言的共性[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3).
[4]孫彩霞.淺論教師體態(tài)語言在教學中的運用[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
相關閱讀:
淺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就業(yè)教育創(chuàng)新
【地理教學語言的運用對策】相關文章:
論教學語言的運用與規(guī)范10-08
教學設計教案:語言運用與仿寫10-07
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10-05
淺談電教手段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運用10-05
論教學語言的運用與規(guī)范職稱畢業(yè)論文10-09
面試中語言運用的技巧10-08
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的論文10-08
應試者語言運用的技巧10-05
寫簡歷學會運用商業(yè)語言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