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優(yōu)選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與常見的樹葉玩游戲,發(fā)現(xiàn)它們的特點。
2、游戲中感知6以內數(shù)與量的對應關系。
活動準備
1、課件準備:柳樹、梧桐、楓樹、銀杏、松樹、鵝掌楸的樹葉圖片,1~6點卡,1~6數(shù)字卡片,6種動物圖卡。
2、紙面教具:樹葉圖卡,1~6點卡,1~6數(shù)字卡片,6種動物圖卡。
3、經(jīng)驗準備:發(fā)動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不同種類的樹葉,幼兒人手2~3種樹葉,每種樹葉6片。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樹葉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樹葉。
——小動物到森林里玩,撿了一些好看的樹葉,可它們不認識。
——小朋友來說說,這些樹葉的形狀像什么?
——你認識它是什么樹的樹葉嗎?
小結:楓樹葉子像雞爪,柳樹葉子像眉毛,松樹葉子像尖刺,銀杏樹葉像小扇,桐樹葉像手掌,鵝掌楸葉像衣。
出示相關動態(tài)圖片,引導幼兒形成6以內的數(shù)字概念。
1、教師出示每個小動物的圖片,再出示不同數(shù)量、不同品種的樹葉,引導幼兒點數(shù);
——每個小動物都撿了幾片、什么葉子?
2、教師再出示點卡和數(shù)字卡片,請個別幼兒匹配出相對應的點卡與數(shù)字卡。
教師和幼兒玩“樹葉商店”的買賣游戲,引導幼兒給自己收集來的樹葉歸類,進行點數(shù)。
1、教師說出自己想買的樹葉的名字和數(shù)量,鼓勵幼兒拿出對應樹葉;
——我想買4片銀杏葉,你能幫我拿出來嗎?
2、熟悉玩法后,教師嘗試不直接說出樹葉名稱,而是說樹葉的主要特征,引導幼兒根據(jù)特征準確地找出樹葉;
——我想買黃色的、像扇子一樣的樹葉,你能幫我拿嗎?
3、也可交換角色請幼兒來買。教師賣樹葉時請幼兒檢查賣得對不對。
4、幼兒兩兩分組玩“買賣樹葉”的游戲。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
1、在角色游戲中開“樹葉超市”:將樹葉分別裝在小盤子里,布置成超市。幼兒自由選擇做營業(yè)員或顧客,進行“樹葉超市”的'角色游戲!邦櫩汀泵枋龀鰳淙~的特征與數(shù)量,“營業(yè)員”準確找出“顧客”需要的樹葉。
2、玩智力游戲:樹葉躲貓貓。
準備:幼兒常見的樹葉若干,如銀杏葉、柳葉、鵝掌楸葉、楓葉、梧桐葉等。
玩法:
1、教師出示樹葉,請幼兒說說樹葉的名稱。
2、教師當魔法師,幼兒閉上眼睛后,教師迅速拿掉(或者增加)一片樹葉,然后請幼兒睜開眼睛看看,說出什么樹葉不見了(或者增添了什么樹葉);也可以將其中的兩片樹葉交換位置,請幼兒說出什么和什么換了位置。說對的幼兒當魔法師。
提示:此游戲可提高幼兒的感知辨別力、記憶力,可根據(jù)幼兒的能力增加或減少樹葉的類型。
活動提示
此活動列舉的六種樹葉,可根據(jù)當?shù)氐臉淙~資源進行品種上的替換。
張貼圖卡點數(shù)環(huán)節(jié),可根據(jù)需要反復進行,給更多幼兒操作的機會。也可以為每個幼兒準備1~6的點卡與數(shù)字,看圖卡在自己的桌子上匹配相應的點卡與數(shù)字,以便教師了解每名幼兒的學習情況。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多種多樣的鳥,發(fā)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初步具有愛鳥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我們的鳥類朋友
2、布置活動室環(huán)境
活動過程
一、以參觀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1、這幾天,我們和小鳥交了朋友,老師和小朋友還收集了許多小鳥的圖書、圖片、標本、碟片,
現(xiàn)在請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講一講,你認識的`小鳥叫什么?長得什么樣子的?
(幼兒自由結伴觀察講述)
2、請小朋友坐下來,把你看見的小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3、誰來告訴大家,你看見的是什么鳥?是什么樣子的。
二、了解鳥的異同點
1、小朋友認識的小鳥真多,這些小鳥長得都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呢?
我們再仔細去看看、找找,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ㄓ變鹤杂山Y伴觀察講述)
2、提問:你發(fā)現(xiàn)小鳥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好嗎?
。ㄕ垈別幼兒回答)
3、小朋友看得真仔細,發(fā)現(xiàn)了小鳥有這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小鳥在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
。ㄏ嗷ソ涣骱螅賯別回答)
三、了解小鳥的本領
1、小朋友看得真仔細,發(fā)現(xiàn)小鳥有這么多相同的地方,小鳥真可愛。那么小鳥有些什么本領呢?
請小朋友先想一想,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請個別幼兒回答)
2、一起學學做做動作
3、小鳥除了這些本領以外,還有很多的本領,現(xiàn)在就讓小鳥表演給我們看。
四、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要保護鳥類
小鳥有這么多的本領,那么你們喜歡小鳥嗎?為什么?你會怎么做呢?
五、結束
今天我們和很多的小鳥做了朋友,還有很多的小鳥也想和我們交朋友呢,
等會兒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我們不認識的小鳥。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制作彈簧,體會游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大膽嘗試,探索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彈簧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不同大小、厚度、質量的紙張,彈簧玩具。
指導要點:
1、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讓幼兒對彈簧有一定的認識。
2、啟發(fā)幼兒分組討論,放手讓幼兒自己用不同大小、厚度、質量的紙去嘗試制作紙彈簧。
3、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探索讓彈簧動起來的方法。
4、要求幼兒自由分組,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條件,引發(fā)他們仔細觀察,認真體驗,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們平時見過的,玩過的,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fā)現(xiàn),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活動時,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小百科:彈簧是一種利用彈性來工作的機械零件。用彈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形變,除去外力后又恢復原狀。亦作“ 彈簧 ”。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動物,是幼兒所喜愛的,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幼兒對動物有很大的探索欲望。同時中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有所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因此我借助《昆蟲捉迷藏》這一活動,一方面讓幼兒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激發(fā)幼兒探究動物積極思考的愿望。另一方面,引導幼兒通過 “動物捉迷藏”的游戲,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提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掌握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原理及方法;
難點:理解保護色,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PPT、保護色前期準備、圖片五組、黑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怎么玩?(其他人躲起來,一個人去找)
2、有一些昆蟲想和你們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來看看你們認識它們嗎?
二、基礎部分
(一)播放PPT:引導幼兒認識昆蟲。(蚱蜢、知了、花螳螂、枯葉蝶)
。ǘ├ハx捉迷藏。
1、你們現(xiàn)在都認識了這些昆蟲,那讓我們來找一找它們都藏在了什么地方吧!
2、還有許多昆蟲也很淘氣,也藏了起來,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藏了哪一只昆蟲?
總結:原來枯葉蝶也跟花螳螂一樣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3、你們的眼睛可真厲害,還有一只昆蟲也藏了起來,我們找找看。
今天,我們了解了一個新的本領,叫做“保護色”。誰來告訴大家什么叫做保護色?(利用與自己顏色、形狀相近的地方躲避敵人叫做保護色)
。ㄈ⿴椭ハx藏一藏
1、還有一些昆蟲不知道自己該藏在什么地方,讓我們一起幫它們藏一藏吧。
2、幼兒操作,教師輪流指導。
3、進行活動小節(jié)。
總結:原來,你們都是利用保護色的方法幫小昆蟲們找到它們的藏身之處的。
三、本領遷移
。ㄒ唬┎粌H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會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二)播放動物PPT
1、貓頭鷹:你看誰藏在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
2、雷鳥:它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
3、變色龍:這是誰?它為什么躲在這里?
4、我們人類要保護動物。
5、那我們又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呢?(看看衣服、鞋子、眼鏡、帽子)
四、結束部分
其實,我們玩捉迷藏的時候也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活動結束后,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我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下午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好方法好嗎?
五、活動延伸
在圖書區(qū)投放相關圖書、資料,讓幼兒繼續(xù)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依據(jù)中班幼兒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xiàn)了“整合”的設計思想,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幼兒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動中注重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究,豐富體驗,給幼兒較充分的發(fā)展機會。也借此活動幼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但由于前期幼兒對昆蟲的了解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時對有些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了解,有些幼兒沒有找到躲藏的昆蟲。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豐富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提供更多的機會,注重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磁鐵具有磁性,能吸住鐵質物品。
2、初步學習運用表格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3、對研究磁鐵感興趣,體驗動手嘗試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對物品材質的認識、人手1份記錄表格、記號筆
2、操作物品:磁鐵、鐵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布制品等每組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操作材料“磁鐵”
1、欣賞“小綿羊轉圈”:誰來了?仔細看,小綿羊在做什么?它為什么會轉動呢?(幼兒自由猜測)
2、出示綿羊背后的磁鐵:原來小綿羊的背后藏著一樣東西,你們認識它嗎?還知道吸鐵石的另外一個名字嗎?
3、出示夾子:猜猜老師用磁鐵去碰碰夾子,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4、小結:原來“吸鐵石”也叫“磁鐵”。磁鐵能吸住夾子,你知道它還可以吸住什么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猜想并記錄
1、出示大表格,認識表格內容,猜想并記錄
師:看看表格的第一行有什么?(操作材料的圖片)
2、師:表格的第二行有一個符號,你們認識嗎?(問號)問號表示什么意思呢?(它表示你的猜想,如果你認為磁鐵能吸住圖片上的`東西,就在這個物品的圖片下面做上記號,可以畫個圓圈,也可以畫個勾勾。
3、教師請幼兒猜測并記錄:你覺得哪個物品可以被磁鐵吸?
4、提供幼兒記錄表,引導幼兒猜想并記錄。
三、驗證并記錄
1、認識表格的第三行:表格的第三行有一只小手,它表示小朋友親手做過實驗后的發(fā)現(xiàn),如果你看見什么物品真的被磁鐵吸住了,就在這個物品下面、小手一欄里畫個標記。
2、幼兒實驗并記錄結果。
3、介紹實驗結果:誰來介紹你的記錄表?說說你猜想哪些物品是可以被吸住的?實驗后看到的結果是什么?
4、師:為什么磁鐵能吸住xx,不能吸住xx呢?
4、師:誰的實驗結果和他是一樣的?還有誰和他不一樣?
四、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用磁鐵解決實際問題。
1、游戲情境:今天早上老師不小心把回形針掉到了雪花片積木的框里,你們愿意幫老師找一找回形針嗎?
2、請2-3名幼兒一個一個地找,請一名幼兒用磁鐵吸:猜猜誰快速地找出回形針。
3、小結。
五、延伸活動: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東西能被磁鐵吸住,請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明天來把你的新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在《浮浮沉沉》活動中,充分抓住幼兒的好奇心教學,讓幼兒產(chǎn)生很濃厚的興趣,來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讓孩子通過深刻的記憶來明白什么是浮?什么是沉?明白了解浮沉是什么現(xiàn)象?那些東西會浮那些東西會沉。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基本知道哪些東西會沉?哪些東西會浮?
2、能在理解沉浮關系后并樂意擴想別的東西是沉還是浮。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明白沉與浮的現(xiàn)象。
難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石塊、鑰匙、泡沫、紙張、木頭、樹葉、塑料玩具、雞蛋、水杯各一個、水若干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能夠認識以上物品。說出他們的名字。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浮浮沉沉游戲:教師向幼兒講訴游戲規(guī)則:當教師喊浮的時候全體小朋友成立正姿勢站好。當老師喊出沉的時候,幼兒安安靜靜的在位子上做好。老師這樣不斷地喊沉浮,這也可以鍛煉幼兒的反應力。
。ǘ┙處煶鍪窘虒W材料
教師指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好朋友,看看我們的小朋友認不認識他們呢
教師依次出示教學材料,引導幼兒說出他們的名稱;
教師指導語:“瞧,今天我們請了這些好朋友來做客,那我們是請他們坐下?還是請他們站著呢?
。ㄈ┙虒W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材料,用水杯裝滿水。
教師指導語:讓幼兒猜想過會我們會請好朋友干什么呢?
2、教師出示教學材料:“小朋友看看我們首先出現(xiàn)的是哪位好朋友呢”
3、剛才我們的好朋友已經(jīng)休息好了,現(xiàn)在我們請好朋友洗澡睡覺了。我們來想一想,有哪些好朋友是喜歡在水的上面洗澡呢?在水的上面洗澡的我們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浮。在水的下面洗澡的我們也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叫——沉。
4、在洗澡之前呢,我們先來猜想一下好朋友是沉還是浮呢?讓幼兒大膽的想象。
5、教師先用一塊布將水杯遮擋住,然后請幼兒將來作客的好朋友放入水中讓它洗澡。注意當幼兒放進去的時候,我們要教導幼兒要輕拿輕放,
6、教師可充分吊足幼兒的好奇心讓他們猜想到底好朋友下水之后是沉還是浮呢?然后把結果展現(xiàn)給幼兒觀看?纯从變翰孪氲氖遣皇呛退麄兛匆姷囊粯幽
7、教師依次把剩下的好朋友請到水里面洗澡?這樣反復操作。讓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沉與浮。
8、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那些東西在水里面去洗澡會沉呢?那些東西會浮呢?
9、教師每組幼兒提供一些操作材料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
(四)結束部分: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教室里面哪些東西放在水里面會沉?哪些會浮呢?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孩子不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聞。在活動中幼兒不光積極思考和還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充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門很有創(chuàng)意的課。在教學類容來看我也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來安排的。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在一種愉快的氛圍匯總進行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了知識。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很有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教學意圖: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資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資源。我國是世界上12個缺水國之一,人均水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全世界排名第110位。根據(jù)孩子們對水的興趣,把握教育時機,提供適當引導,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水》。讓孩子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積極參與探索。
教學目標:
1、 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讓幼兒了解水的特性。
2、 體驗探索水秘密的樂趣,提高幼兒動手動腦能力,能仔細觀察、樂于嘗試。
3、 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準備:
玩偶、卡紙、玩水工具(玉米核、乒乓、積木、紙船。小鵝卵石、湯勺、插具、易拉罐、玻璃球)、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分別放著一勺(白糖、鹽、芒果粉)干毛巾若干。
教學重難點:
認識水是透明,可溶解,會流動的特性。
教學過程:
一、引出主題,激發(fā)興趣
1、寶貝們好!今天熊媽媽邀請我們到她家去做客。走過這條小河就是熊媽媽的家。熊媽媽請寶貝們幫她看看小河里有什么。我們經(jīng)過小河的時候仔細觀察,待會兒告訴她。
二、觀察水,發(fā)現(xiàn)水的特性
1、經(jīng)過小河時看見了水里有什么?(石頭,湯勺,杯子,蠟筆,葉子)
2、有個問題要考考我們,猜猜,泥沙里有什么?(石頭,湯勺,杯子,蠟筆,葉子,或者還有其他的東西)
3、到底藏了什么?水里的東西我們一眼就能看見,泥土里的東西不能看見,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小結:呀,你們真聰明,你們發(fā)現(xiàn)水的第一個秘密,水是透明的。
4、我送你們幾個禮物,你們放到水里,再告訴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寶貝們,白糖放進去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鹽放進去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芒果粉放進去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這些東西在水里不見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我來告訴你們,溶解。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水的一個秘密,水具有溶解性。
5、我現(xiàn)在把乒乓球放進水里,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乒乓球動了)
小結:你們可真厲害,我們發(fā)現(xiàn)了水的又一個秘密,水會流動。
三、總結提升,體驗快樂
1、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水的三個秘密。水的`秘密還有很多,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xù)去發(fā)現(xiàn)水的秘密吧!
相關信息:
水是人類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中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國家,1993年全國取水量(淡水)為5255億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國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億立方米還高。由于人口眾多,當前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為世界幾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以探索水的秘密為主,水是孩子們天天接觸,非常熟悉的一個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水的三個特性,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顒又薪處熞沧⒅亓俗層變河猛暾囊痪湓捇卮饐栴},并且鼓勵更多的幼兒參與思考,實驗,討論 ,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讓幼兒真正做到了學習的主人,自發(fā),自主,自由的開展活動,在同伴與教師的互動中共同探索獲得新知。
不足之處:
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探索活動應該有更多的操作材料,由于材料有限,因此大部分幼兒都是通過觀察來發(fā)現(xiàn),沒有親自嘗試,所以會有些遺憾。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名稱:科學
活動內容:《滾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滾動。
2.激發(fā)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常規(guī)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
2.幼兒已善于在玩中發(fā)現(xiàn)、玩中學習
3.各種形狀的玩具數(shù)個。
4.紙板、搓板數(shù)個。
5.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第一部份:設置情景,請幼兒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課題。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ǖ谝淮紊⒒ǎ
1.玩后提問:“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找出重點:“滾動”。
。◤幕卮鹬姓页觯皾L著玩”!靶∑で、易拉罐都能滾著玩”。
3.教師講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條件一樣下的滾動,介紹新詞匯:“滾動”。
集體總結:“我們剛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會干嗎?”
小皮球、易拉罐會——滾動。(用好聽的詞)
第二部分:教師提問,請幼兒帶著問題,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問題:“請你們找找哪些物體能滾動,哪些物體不能滾動?為什么?”
1.提問(1)“所有的玩具都會——滾動嗎?”
。2)“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呢?為什么呢?”
2.集體總結:有角的'玩具不能滾動,沒角的玩具能滾動。
b進行分類。
1.一次分類:“現(xiàn)在請你們把能滾動的放一起,不能滾的放一起”。
過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發(fā)現(xiàn)滾動,學習新詞“滾動”。
第二,(1)撒花操作,發(fā)現(xiàn)滾動的條件;(2)進行滾與不滾動的初淺分類;
。3)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特殊情況,總結不同之處,并與二次分類。
第三,(1)球體大小、路面質量、外力一樣,高滾快,低滾慢。紀錄。
(2)球體大小、高度一樣,外力一樣,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紀錄。
提問結束:高度一樣、路面質量、外力一樣,而球體大小不一,哪個快?
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的玩具占多數(shù);搓板、紙板數(shù)個,支架數(shù)個。玩具筐三個。
(操作玩教具不宜過多,與幼兒人數(shù)要成比例,且要考慮到幼兒的收放速)
2.常規(guī)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會聽開始與停止口令詞。幼兒已善于在玩中發(fā)現(xiàn)玩中學習。(盡量避免幼兒對教學環(huán)境、聽課老師的改變增減的敏感度)
過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體分散玩教具。找出“滾動”,學習詞匯“滾動”。
玩前: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于在玩中發(fā)現(xiàn)的意識
習慣;最后,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后:提問:“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ú⒄埢卮饐栴}的幼兒師范玩法)
發(fā)現(xiàn):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
總結: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動”。
第二部分:集體分散,找出滾動物體,歸納滾動條件,并進行分類(1)滾動與不滾動物體(2)隨意與不能隨意滾動的物體。
玩前:教師提問,請幼兒帶著問題,去集體分散游戲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于在玩中發(fā)現(xiàn)的意識
習慣;最后,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后:重復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滾動嗎?哪些能,哪些不能,為什么?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12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9-0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6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24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4
中班科學教案12-01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05
中班科學教案(精)08-22
中班科學教案(必備)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