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英語課堂中人文性的體現(xiàn)
初中英語課堂中人文性的體現(xiàn)【1】
摘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英語課程的性質(zhì)明確定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zhì)”。
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要注重其人文性。
對初中英語課堂中的人文性談幾點獨特的見解。
關鍵詞:人文性;課堂氛圍;交際能力
2015年9月21日下午,筆者有幸參加了在銀川工人文化宮舉辦的名師展示課,在受益頗豐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一些思考。
當下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課堂重心仍然是完成教學任務,課堂內(nèi)容量大,教師忙于完成針對教學任務設計的一個個教學活動,忽略了給學生“留白”――讓學生去感知、理解、接受、內(nèi)化;忽略了對學生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及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使一節(jié)課只有內(nèi)容而缺乏“溫度”。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英語課程的人文性
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發(fā)展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初中英語課堂上,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同時,需要注意教學活動要以學生個體發(fā)展為主,隨時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提倡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
二、初中英語課堂人文性的體現(xiàn)
1.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在興奮的精神狀態(tài)下,對語言學習最有利,也最有效。
所以需要一條民主、和諧的情感線來貫穿英語課堂,給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言的潛力。
筆者課前都是滿臉微笑,精神飽滿地走進教室,以自身良好的狀態(tài)無形中傳遞給學生輕松、愉悅的情感前奏。
有一次小組聽課時,精心準備的課件打不開了,在迅速調(diào)整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后,看到“正襟危坐”的孩子們,立刻明白自己必須幫助他們放松心情。
就以柔和的聲音問道:“Areyounervousnow?”(你們緊張嗎?)大部分學生回答“Yes”,然后接著說道:“Metoo,youseethemachineistoonervoustowork.”(我也是,你看這機器也緊張的不能用了),以此小幽默調(diào)整學生緊繃的那根弦。
2.以學生為主體
英語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第一,英語課堂上,所有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適量,保證質(zhì)量。
學生學到了什么才是衡量一節(jié)課是否有深度――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有溫度――課堂上人文性體現(xiàn)。
第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
教師都需要細心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再以此調(diào)整自己的進度、語速、情感,甚至降低難度,直至學生弄明白。
教師一系列的調(diào)整凸顯了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心理,關心學生的情感。
站在學生的角度,把有深度的知識簡單化、趣味化、幽默化、擬人化等等,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去主動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在這次名師展示現(xiàn)場會上,來自江蘇的專家在講評課時說的一句話――“我們的教學活動都停留在askandanswer,notcommunication(問和答,而不是交際)”深受感觸,的確,我們初中的教學都傾向于以書本為主,一板一眼地實施書中的教學活動,只注重最基本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從而忽略了語言教學的目的――交際。
初中英語教師不但會利用課本,還應該有“跳出課本”的意識,或者在學習完語言知識點后,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場景,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初中英語的教學內(nèi)容是圍繞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打招呼,見面問好,介紹家人和朋友,談論天氣,談論電影,談論運動等等。
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迫切想要表達的,所以在教學中第一,利用課本上真實地道的語言材料。
課本中所有的圖片,聽力活動實際上是大量的語言輸出材料。
幫助學生學會聽并且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再輸出。
第二,通過句型加情景來學習語言。
教師需要有這樣的一個意識――一個詞、短語,句子的學習盡量放在一個語境中,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也可以讓他們明白該怎么用。
第三,鼓勵學生多接觸和使用外語。
學生來辦公室問問題的時候,我通常會這樣說:“Hi,MissYang,CanIhelpyou?”或者“itdoesn’tmatter,letmehelpyou.”在慢慢的熏陶之下,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來辦公室會直接用英語說:“Hi,Olivia,canIuseyourphonetogiveacalltomymother?”這就是平常的一個簡單的語言交際。
在交際的過程中,學生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了學習語言的信心,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自身的長遠發(fā)展。
4.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科德育滲透
教書育人,德育為先。
初中英語學科也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找出英語教學和思想教育的結合點。
九年級Unit2SectionAFullMoon,F(xiàn)ullfeelings(滿滿的元月,滿滿的情懷),引導學生體會這里標題使用“full”的意義,從英語解釋來說,full的意思是:(1)Ifsomethingisfull,itcontainsasmuchofsubstanceorasmanyobjectsasitcan(裝滿)。
(2)fullisusedbeforeanountoindicatethatyouarereferringtoallthedetails,things,orpeoplethatcanpossiblyinclude.(全部的)。
這里的“full”可不可以換成“round”?當然,這就需要學生了解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
中國人通常對月寄托情感,有“人圓月圓”之美好寄托,正是對親人或朋友滿滿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把“圓月”裝得“滿滿的”。
通過對一個單詞的解釋讓學生深刻體會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激發(fā)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善自己的人格,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一節(jié)讓人記憶猶新、回味無窮、受益匪淺的課堂,必定是有深度的,更是有“溫度”的。
教學中,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始終把握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體,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增強自信心,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才能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中對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zhì)要求。
參考文獻:
傅瑞屏.初中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J].基礎英語教育,2012(06).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的探索【2】
摘要:初中生的年齡集中在12-17歲,這正值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應當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在英語課中尋求到對人類文化關注的支點。
因此,在對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人文精神的缺失現(xiàn)狀進行分析后,提出了幾點對策,從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對策。
關鍵字: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人文精神
一制定人文化的教學目標
(一)準確把握教材。
現(xiàn)行版英語教科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它與舊版的英語教科書的一大區(qū)別是它將每一單元進行了分類,如:9A有兩個模塊(Module)、六個單元(Unit),每個模塊三個單元。
各單元話題大多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thestudents’hereandnow),同時向?qū)W生周圍的世界逐步擴展,既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引導學生探索身邊的世界。
在教學中要注意找到教材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在教材中感悟到文章的美。
課堂只有在這種生活的律動和成長中才會顯得意味綿長、生機勃發(fā)。
(二)充分理解學生。
狄爾泰說過,自然需要解釋,而人需要理解。
學生是人,是有著獨特個性,鮮活生命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觀念、情感、成長背景,因而在教學目標中應充分體現(xiàn)這些因素,全面體現(xiàn)這些因素。
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充分挖掘出他們作為獨立的人所具備的與眾不同的思想、精神、氣質(zhì)與情感,發(fā)現(xiàn)他們內(nèi)心世界中潛藏的個性和自由精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三)注意確定“三維”目標。
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仔細研究教學大綱,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從知識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制定“三維”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建構人文化的教學環(huán)境。
(一)建構人文化的物質(zhì)環(huán)境
(1)班級規(guī)模班級規(guī)模對課堂教學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人際關系和情感交流方面。
教師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個別輔導,因材施教,活動也更加多樣化,但這種小班化的教學方式在現(xiàn)在的中學課堂中卻很難實現(xiàn),人數(shù)已經(jīng)定帶45~60人,但作為任教者的老師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關注那些學生,以期有不是小班化,勝過小班化的效果。
(2)座位編排。
教室座位的選擇并不是一個隨意現(xiàn)象,不同的作為安排對學生的影響也回不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小組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共同探究,而此時的座位編排就比較重要,適合與該堂英語教學的座位編排,可以大大增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言語和非言語的交流,最大限度促進學生間的社會交往活動,從空間特性上消除座位上的主次之分,有利于課堂教學。
(二)建構人文化的精神環(huán)境
(1)課堂氣氛。
在教學中,教師應極力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初中英語課堂應維持好課堂教學氣氛,“讓情感走進課堂”,以教師的“情”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體驗到一種濃厚的人文陶冶。
(2)人際關系。
在師生人際關系方面,教師主要應消除師生的“距離”,教育的“距離”影響了學生投入活動的積極性。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體現(xiàn)人文精神,必須消除師生頭腦中的傳統(tǒng)觀念。
在學生人際關系方面,教師不可以“袖手旁觀”,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中都要努力營造平等、合作、交流的班級氛圍;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讓全體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會關心、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合作,從而形成融洽的班級人際關系。
(三)采用人文化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方法上,人文化的教育把教學過程看作主要是一種情意發(fā)展過程,不強調(diào)直覺、意志等非心理因素和心理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主要運用討論、談話、榜樣和陶冶等方法。
英語教學要重視熏陶、感化、重視情感體驗,求善,求美。
1.變“單一”為“多元”。
要使“人文精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閃光”,靠單一的教學方法恐怕難以實現(xiàn)。
這就是要求教師變“單一”為“多樣”,走出“純講授”的誤區(qū)。
在初中英語的課堂上,可以使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表演、朗誦、演講、課本劇……都可以搬進課堂,學生一定興趣盎然。
2.變求“同”為求“異”。
在長期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一直追求著一個“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用自我的心靈構造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用自我的心靈去構造課堂教學這一原本就屬于他們的“天地”。
(四)提倡人文化的教學評價
1.評價中有激勵。
教育,首先是一種保護。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注意用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fā)言,用目光鼓勵他們,切忌簡單打斷、插話或另請發(fā)表者,注意少用或不用否定性的語言。
評價應該以真誠的情感作為基礎,以有效的指導作為后盾。
2.評價中有交流。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讓學生學會交往。
在學習中有交往才會有合作。
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也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參加進來,讓他們相互評價,共同提高。
但有時也需要教師的“點撥”來促進交流,體現(xiàn)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學生評價教師的形式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例如:學生與老師之間開展朗讀比賽,評價教師的朗讀表演等。
這說明,很多教師已經(jīng)真正向?qū)W生敞開了心扉,真正愿意與學生做心與心的交流。
相信這種平等的交流中,師生都會有很大的收獲。
總之,只有讓人文精神在英語課堂中大放光芒,體現(xiàn)“人“的理解、寬容、尊重和愛護,才能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個體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張揚,開創(chuàng)更廣泛的英語學習空間。
【初中英語課堂中人文性的體現(xiàn)】相關文章:
“人文主義”教育在中職語文教育中的體現(xiàn)10-08
英語課堂設計中的人文精神教育10-05
音樂中的節(jié)奏重要性體現(xiàn)在哪里09-30
初中英語教學人文性的滲透10-05
讓人文精神的陽光灑滿英語課堂10-05
學前教育督導人文性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