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問題與對策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現存的問題,從質量標準體系、質量保障主體、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生導師等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完善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若干對策性思考,以促使研究教育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論文關鍵詞:問題與對策 研究生教育 質量保障體系
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規(guī)范我國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保障培養(yǎng)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建立一個有效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已成為高教理論界和高教工作者關注和研究的熱門話題。本文試圖從厘清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及歷史演變人手,分析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構建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措施。
一、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及歷史演變
1.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
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指以對研究生教育質量不斷追求為核心的質量文化為基礎,國家、社會、高校為全面保證研究生教育質量實施連續(xù)有效的質量監(jiān)控所建立的管理體系。我國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起源于研究生教育大規(guī)模發(fā)展而帶來的質量問題。它滲透于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并在教育活動的所有環(huán)節(jié)為教育質量提供保障服務。可分為外部質量保障體系與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外部質量保障活動由全國性或地區(qū)性的專門機構承擔,主要任務是領導、組織、實施、協(xié)調教育質量鑒定活動與監(jiān)督高等學校內部質量保障活動;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由高校為提高質量與配合外部質量保障活動而建立的組織與程序系統(tǒng)。教育質量的外部與內部保障體系兩者結合起來共同履行教育質量保障的功能。
2.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簡要發(fā)展歷程
(1)初步形成階段。1980~1992年,質量保障的思想被我國學者作為目標管理的方法之一引進國內。在政府的組織和推動下初步建立了由中央政府統(tǒng)一領導、各級政府部門及有關部委直接組織、發(fā)起并具體實施的以鑒定和監(jiān)督控制為主要目標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完全單一的政府保障模式是這一階段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主要特征。
(2)發(fā)展階段。1995年l1月,華東師范大學的陳玉琨教授在南京舉行的“全國高等教育評估研究會第六次學術研討會”上,在國內首次明確、系統(tǒng)地提出了“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快我國教育改革步伐”的建議,引起與會代表的普遍興趣和重視,“教育質量保障”遂成為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1996年5月,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教育評估與質量保證國際會議”。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辦國際性教育評估與質量保證學術會議,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5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目前,國內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研究與實踐,一直沿著兩條線進行:一是以華東師范大學的陳玉琨教授和同濟大學的畢家駒教授為首,主要從事教育質量保障與評估理論研究;二是以王戰(zhàn)軍為代表的評估實踐派,探討利用評估為手段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
二、我國現行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存在的突出問題
1.單—且相對靜態(tài)的質量標準體系
審視目前各類型、層次的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所定位的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幾乎是在同一個質量標準體系下進行的。同一類型的研究生培養(yǎng),雖然都符合國家“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的要求,但我國研究生教育學科門類眾多,相互間差異較大,很難用一套質量標準體系去衡量。目前進行的學科評估主要是對學科點的整體水平評估,評估方法和評價各學科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基本趨同于一致,不同學科問指標體系的差異性并不明顯,不利于多樣化人才的培養(yǎng),整齊劃一的質量標準體系只能催生“干校一面”的趨同。且進行的評估大多是全部工作結束后的追憶性評價而不是過程中進行的即時性評價,評價指標體系相對靜態(tài),在照顧歷史和預測未來方面相對薄弱!
2.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主體單一化
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的主體包括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社會中介機構和高校三方。以政府為主體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活動是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的主要特征,社會中介組織和高校參與評價的權限受到限制,不能充分調動社會、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的積極性。質量保障主體單一化,無法更好地滿足社會的不周需求;缺乏監(jiān)督和制約機制,評估行為出現某種壟斷性和隨意性;評估活動具有封閉性等。并且為滿足管理需要,管理者過多地注重評比功能和鑒定;而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被管理者更重視預定教育目標到達的程度,因此在自我評估和專家根據評估指標體系測評時,或有意或無意地摻入了一些虛假成分,影響了結果的真實性。
3.研究生生源質量堪憂
首先,研究生招生標準單一,選拔缺乏多樣性?荚噧热菖c選拔標準脫節(jié),難以反映不同學科對人才的具體需要,選拔出來的往往是高分低能的應試型人才,而不一定是具有創(chuàng)新素質的人才。其次,生源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很多考生并不是立志于學術研究,而是為了獲取文憑,為職業(yè)生涯鍍金,這些考生中不乏官員和商人,為學術尋租提供了土壤。再次,不少高校為了建設“研究型大學”,盲目注重研究生培養(yǎng)數量的擴招,降低錄取標準,只要學生初試過關,復試則形同虛設,走過場,導致研究生入學門檻大幅度降低。
4.研究生導師數量不足,學歷結構整體偏低
首先,研究生擴招導致研究生教育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峻。從師資角度來看,據教育部2006年統(tǒng)計,普通在校碩士研究生人數已達到868213人,全國碩士生導師總數為14499人,師生比例達到1:16,人力資本供給明顯不足。其次,導師學歷結構整體偏低,高學位的導師比例偏少,擁有高學位的導師越多,其總體水平就越高,教學科研能力也就越強。據教育部2001年統(tǒng)計,中國高校專任教師共約53.2萬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6.6%,具有碩士學位的占22.9%。該統(tǒng)計表明,我國高等學校學歷結構偏低,相當一部分博士生導師沒有接受過博士階段的系統(tǒng)訓練,大多數導師沒有國外訪問學者經歷,眼界和思維受到局限,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chuàng)新素質,難以勝任培養(yǎng)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任。
5.研究生培養(yǎng)方式本科化
目前,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普遍采用“導師制”培養(yǎng)模式,由于研究生規(guī)模的擴大,傳統(tǒng)的研究生小班授課已經不可能,大班課堂講授變?yōu)橹饕问,討論和外出實踐考察的機會變研究生階段開設的一些課程大都是一些陳舊的理論體系,前沿性的知識比較少,將本來培養(yǎng)學生研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生教育變?yōu)楸究平逃暮唵卫^續(xù)。 三構建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對策
1.構建多樣化、動態(tài)性的質量標準體系
研究生教育質量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概念,具有社會和時代的特征。首先,研究生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應注意多樣性和動態(tài)性的統(tǒng)一。應確立多元的質量保障理念,避免使用單一的、靜態(tài)的質量評價標準,去衡量所有的研究生教育活動。質量標準多樣化,除滿足國家規(guī)定的基本質量標準外,應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培養(yǎng)單位的研究生教育現狀、地域需求等設置不同的質量標準和評估標準。其次,按學科構建多樣化的質量標準體系,并據此進行學科的質量保障活動。用學科評估來代替對被評單位的整體評估,有利于促進學科建設和學科發(fā)展,突出學科特色,是研究生教育評估發(fā)展的趨勢。從學科角度來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對于我國絕大部分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不占綜合優(yōu)勢的培養(yǎng)單位而言,無疑是一條“以點帶面,以特色求生存、求發(fā)展”的質量發(fā)展之路。
2.建立多方聯運合作的質量保障主體
在我國現實國情下,應建立多方聯動合作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主體,協(xié)調發(fā)揮政府、社會中介評估組織和高校在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中的作用。政府通過經費資助、鑒定組織資格認證、提供咨詢、立法等方式來間接發(fā)揮作用,社會中介組織通過對高校評估結果與辦學經費掛鉤的方式實現對高校的制約,而學校需要大力針對在教育管理中出現的偏差進行自我評估和自我完善。堅持發(fā)展以學校為主體、政府為主導、社會為補充,形成內外結合、以外促內、以內為主的開放式、綜合性、立體化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3.嚴把招生關,確保生源質量
良好的生源質量是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基礎。首先,人學選拔階段,應把考生的學術研究態(tài)度、專業(yè)發(fā)展?jié)撃茏鳛檫x拔研究生的第一標準。加強復試環(huán)節(jié)中的業(yè)務素質考核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另外,招生過程中要處理好規(guī)模和質量的關系。研究生招生數要與教學科研資源相匹配,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擴招。在保證質量前提下來擴大規(guī)模,特別是對沒有培養(yǎng)能力的專業(yè)必須限招或停招。
4.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首先,需要嚴格導師遴選與考核的條件、標準和程序,真正做到按需設崗,動態(tài)遴選,評聘分離,擇優(yōu)聘任。對于已經遴選和確定的年輕骨干,實行動態(tài)的跟蹤管理、考核、競爭上崗,不搞終身制。其次,通過培養(yǎng)、引進、聘任或聯合培養(yǎng)等多種方式,拓展研究生導師的來源渠道,實現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多元化。還可以讓專業(yè)背景、知識結構、研究方向不同的導師組成“導師組”共同培養(yǎng)研究生,既可以以老帶新,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又能彌補師資不足和個人知識上的欠缺。再次,導師要不斷開展科研,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引導學生攀登學科最高峰,從而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質量。
5.注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研究生教育的培養(yǎng)方式需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且偏重于科研。首先,建立校內學術研討制度,定期舉行“研究生學術論壇”,給研究生提供舞臺和機會發(fā)表自己的學術觀點,讓更多的專家和教師參與指導。其次,加強學校間的學術交流,讓學生了解外校同學科的發(fā)展水平,有利于學生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和促進校際間的科研合作,從而提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質量。再次,建立以研究生為主體的“研究型”課堂。充分發(fā)揮研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更多地采用啟發(fā)式、研討式、參與式教學方法。理論性課程可采用“學術沙龍”式的研究型課堂。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可嘗試把課堂設在實踐中。
【問題與對策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論文】相關文章:
新聞自由法律保障體系構建的問題10-01
我國消防應急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0-05
高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構建與運用論文10-09
淺析檔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的論文10-08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問題及對策論文10-08
國內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構建問題與對策論文10-08
保障體系構建下的檔案信息安全的研究論文10-09
論文答辯問題及對策10-05
旅游目的地營銷管理保障體系的構建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