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英美文學的論文范文大全
英美文學是世界文學最重要的構成,其對世界文學發(fā)展起到最頂級的促進作用。英美文學課程中所介紹的許多作家及其作品對于中國學生都很陌生,如果在講述某一作家之前先進行圖片展示,能夠激起學生興趣。
英美文學的論文下載篇1
試論多媒體技術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利弊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首先,幻燈片課件的運用,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提高教學效率。
英美文學課程中所介紹的許多作家及其作品對于中國學生都很陌生,如果在講述某一作家之前先進行圖片展示,能夠激起學生興趣。
比如,亞瑟米勒是美國當代較為有影響力的戲劇家,可是提及他的名字時幾乎沒有學生知道,但是,瑪麗蓮夢露,好萊塢著名演員,學生們立刻有了積極反饋。
通過米勒的第二任妻子的圖片以及二人的合影來開始對他的學習,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
其次,通過音頻文件的運用,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欣賞。
在英美文學教學中,文學作品賞析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根據(jù)英美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有300部左右。
聲情并茂的視頻資料拉近了學生與英美文學的距離,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也提高了學生對作品的興趣。
最后,音頻文件的運用對于提高學生詩歌的鑒賞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
如果說視頻可以增強學生對英美小說的理解,那么音頻則有助于學生學習詩歌。
英國文學從中古世紀開始,中世紀最為流行的詩歌形式是民謠,具有較強的韻律和樂感,這種格律僅靠字面的講解很難被學生理解,諸如民謠的代表作《三只烏鴉》,但是,如果將音頻播放給學生,當聲音真正傳遞給學生,便很容易感受詩歌韻律。
同理,在講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華茲華斯的浪漫詩歌,雪萊的頌體詩,羅伯特勃朗寧的戲劇獨白,有了詩歌朗誦輔助,學生便覺親近許多。
二、多媒體教學的弊端
首先,多媒體技術容易導致課堂教學的高密度,大容量和快節(jié)奏,使得學生無法全部接受。
眾所周知,學生很反感教師照本宣科,現(xiàn)在,有了幻燈片和新的照本宣科,即對著課件逐字逐句地讀。
每一頁幻燈片都是信息滿滿,講愛倫坡,就把他從出生到去世等各個細節(jié)寫在課件上,這種新式填鴨教學和輸入,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吸收,而且易導致學生分不清主次,找不到重點。
再者,多媒體教學喧賓奪主,忽視教師和學生的重要性。
在高等學校中,經(jīng)常做各種教學評估,是否運用多媒體教學便在其中。
過分強調(diào)它的作用,勢必忽略教學真正的主體:人---教師和學生。
一個典型的現(xiàn)象就是,師生之間缺乏感情交流,淡化了情誼。
課件無論做的再精美,圖片再多,也是輔助教學,而非中心。
失去了往日的'人文關懷和情感交流,便容易使教學流于形式,何談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教學的揚長避短
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也要避免它的消極影響。
針對英美文學本課程,筆者嘗試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課件中不提倡大篇幅的文字,而應提綱,比如講到海明威人生經(jīng)歷時在幻燈片中言簡意賅地指出他的記者生涯,一戰(zhàn)經(jīng)歷尤其是腿傷,他和諾貝爾獎,以及最后的自殺,再輔之以圖片,通過教師的口述而非課件中的文字對這些經(jīng)歷進行描述,學生再參照課件中的提綱,必能有較深的印象。
第二,書本與課件要有機結合,教師也不能躲在多媒體后面,要走下講臺。
將教材中的文本拿來做聽力欣賞或者文本分析,再用課件輔助音頻或者問題導入,便使學生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來。
講到勃朗寧夫婦的文學傳奇,不妨走下講臺,從二人相識開始直到結婚定居意大利,娓娓道來,配合課件中二人的圖片,這樣的春風化雨,對學生會是一種享受。
第三,鼓勵學生使用多媒體展現(xiàn)自己對本學科的理解。
英美文學作家繁雜,一味聽老師講解,不僅效率低,而且學生也無法主動思考。
不妨給學生布置口語作業(yè),在講某一作家之前,請幾個學生提前預習,并分派好任務,比如一個同學準備該作家的生活教育背景,一個總結他的文學貢獻,作品簡介,一個重點講解某部作品的內(nèi)容,影響。
這樣的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多媒體技術的便捷。
綜上所述,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利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輔助英美文學教學能較好地展現(xiàn)文學素材,更有效地吻合學生認知思維的過程,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但是,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不能夠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
因此,在英美文學教學中,應該合理選擇多媒體,適時而用,真正實現(xiàn)現(xiàn)代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增強教學效果。
英美文學的論文下載篇2
淺析英美文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學模式及應用價值
改革開放至今,大學英語教學的總體水平明顯提高,成績有目共睹。
但是,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大學英語教學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比如教學中重視解決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問題,忽視了與語言有關的文化知識,尤其是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學實踐中往往只著眼于詞匯和語言點的講解與測試,把四、六級考試當成衡量教學水平的杠桿;只側重于語言教學的工具性,對人文性不夠重視。
而根據(j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必須轉(zhuǎn)變教育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內(nèi)容與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完善測試評價體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立體、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滿足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
因此,從文化哲學的視角看,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進行教學改革與研究對于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理論的豐富具有一定的意義。
本文以建構主義與行為主義為教學研究理論基礎,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采用文獻研究、問卷調(diào)查、課堂觀察方法,從教學論角度探討把英美文學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以豐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理論、途徑與方法。
一、英美文學知識與大學英語教學融入現(xiàn)狀調(diào)查
為了解目前高校中英美文學知識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融入現(xiàn)狀及必要性、可行性,我們在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本科生中作了問卷調(diào)查,以了解高校大學生學習英美文學的現(xiàn)狀、對于英美文學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看法、教師在教學中應承擔的角色等,并對收集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篩選整理、分析和討論。
通過對目前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英美文學教育的看法進行調(diào)查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73%)對英美文學作品的態(tài)度比較中立;60%的學生對待英美文學的學習態(tài)度是持肯定喜歡的態(tài)度;約68%的學生認為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非常有必要涉及英美文學知識。
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感興趣,并愿意在英語語言學習中融入一定的英美文學知識以提高二語習得效率和文學素養(yǎng),促進語言能力和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英美文學知識滲透的可行性較高。
通過對學生英美文學作品學習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顯示,學生閱讀英美文學作品的頻率普遍不高,76%的人只是偶爾閱讀,絕大多數(shù)學生平時能夠抽出每周1-2小時或每天半小時的時間進行英美文學的學習。
另外,對學習效率的調(diào)查顯示,大部分(60%)的學生對英美文學學習信心不足,且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解決能力不強。
因此有必要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英美文學教學的探索與研究,以期找到適合學生的相互融入的教學模式。
通過對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調(diào)查顯示,認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學習英美文學提供所需要的幫助的占65%;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展示個人魅力和知識占54%;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占80%。
認為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發(fā)揮角色的比例比較靠前,同時希望得到教師的反饋(12%)和定期測試(8%)也有部分學生選擇。
從這一調(diào)查可以看出,學生希望在大學英語課上就英美文學方面的學習得到教師的幫助,希望老師進行定期測試,同時給予積極的反饋,并展示教師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識魅力。
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大學英語課程中進行英美文學教學的可行性較高,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感興趣,并且愿意在英語語言學習中融入一定的英美文學知識,以提高語言習得效率和文學素養(yǎng),促進個人綜合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