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語言學的話語權危機
中國語言學的話語權危機
摘 要:隨著人們對話語權的了解越來越多,開始有人指出,在現(xiàn)今中國社會中,語言學在相關領域處于“集體失語”狀態(tài),簡單說來,即為當前中國的語言學缺少了應有的話語權。
話語權即為民眾說話、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權力和權利,同時還包括民眾說話的影響,影響的范圍可以覆蓋到整個國際社會、政府大眾、相關領域的。”
關鍵詞:語言學 話語權 危機
一、中國語言學話語權的危機表現(xiàn)
簡要概括,中國語言學話語權的危機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語言學的附庸地位
我們從國家學科目錄中可以得知,語言學并非屬于國家的一級學科,它是從屬于文學的一個分支。
“語言學史把傳統(tǒng)的語文學說成是經(jīng)學的附庸,而今進入階段,語言學在學科設置上又成了文學的附庸,仍然是處在附庸的地位。”
(二)語言規(guī)劃中的失語狀態(tài)
語言規(guī)劃也可以稱之為語言計劃。
它主要指的是“政府和社會團體為了解決在語言交際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計劃有組織地對語言文字學進行的各種規(guī)范和管理工作和活動的統(tǒng)稱。
而語言規(guī)劃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是語言文字的地位規(guī)劃,也就是直接決定了某一種語言或者相關的文字在社會交際中所處的地位。
第二個部分則是語言文字的本體規(guī)劃。
也就是語言文字本體的改造和完善。”我們從學術的角度來分析,可以得知語言規(guī)劃屬于正宗的語言學的范疇,“但是中國的很多學者針對目前中國語言學現(xiàn)狀都分析出:語言學界在國家語言規(guī)劃中似乎處在一種失語的狀態(tài)。”
(三)語言教育領域中的失語或弱聲現(xiàn)象
我們在這里所講的語言教育主要由母語教育、對外漢語教育、外語教育以及國際漢語教育等幾大部分組成。
有學者曾經(jīng)指出,在對外漢語教育這一層面的實際實施當中,語言學家們還有少量的話語權存在,但當推行到到了整個國際漢語教育時期,語言學家門的聲音和話語權就變得少之又少了。”
同時還指出:“漢語國際傳播的課題并非單單局限在了漢語教育層面上,它直接關系到了一個國家的安全以及這個國家在語言戰(zhàn)略層面的重大課題,但是使我們感到失望的是,我們在此領域中,很少甚至是幾乎聽不到語言學專家們應有的意見和聲音。”
(四)中學語文教育出現(xiàn)弱化現(xiàn)象
中學語言教育上溯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左右,當時我國的語言教育在整個中等教育的整體中還普遍受到教育界和教育者的重視,語言知識也是一項十分關鍵的重要學科,我國直至90年代中期時,語言知識類題型還在高考的試卷中出現(xiàn)。
但是隨著“淡化語法”的觀點的影響,我國自上世紀以來語言知識的教學就在整個中學教育中不斷淡化和弱化,雖然教材中還存在著部分相關內容,但是因為高考并不對此進行考核,因此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未對此給予應有的重視態(tài)度。
(五)價值低估或者被忽視
將語言學這么學科置于整個世界的學科領域中,這么學科無疑地是一門十分領先的科學。
“1973年美國語言學會會長格林伯格(Greenberg)以‘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學科’為題發(fā)表論文。
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Piaget)曾經(jīng)說過:‘語言學,無論就其語言結構而言,還是就其任務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學中最先進而且對其他各種學科有重大作用的帶頭學科。’”即便如此,語言學在中國國內遭遇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國內的專家學者以及教育人員都常常并不重視語言學的價值甚至忽視其巨大的學科價值。
二、對策斷想
(一)提升理論水平
我國如若要提升語言學的地位,首先要做的必須專家和研究者必須無論本體研究還是應用研究方面進行探究,都必須能夠善于思考并勇于提出問題,不能盲目跟從別人的學術道路,一味跟風,而是應當研究出自己的成果和特色并建立屬于自我的特有學術學派。
語言學在國內被忽視的很大因素在于中國自古的教育理念束縛了人們的思想,直接導致了國人很難獨立的思考和探究,人們很少產(chǎn)生諸如外國學者的種種疑問,不僅很少有話題被提出,世界性話題更是變得少之又少了。
中國的專家學者在學術領域缺乏自信,認為國外的學術就是權威高于一切,甚至根本不在乎國人依據(jù)自身的話題進行探究,這也在間接程度上阻礙了國人學者提出語言學方面話題和質疑的積極性。
真正的學派,有鮮明的理論體系,有強有力的學術領袖,有團結高效的學術團隊,有寬大的學術胸懷、民主氣氛,還有良好的學術承傳等,決不是什么山頭、宗派。
(二)強化服務
1.樹立服務意識。
得到社會的承認,必須密切社會的聯(lián)系,并且還要服務于整個社會,部分的學術的確應當放置在象牙塔內部去做,做的越深入越詳細越好,但必須有一部分需要和整個世界聯(lián)系,以便逐漸拓寬學術領域至整個世界從而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樹立光輝的形象同時還要在學術界贏得尊重,如果盲目自大,自視甚高,最終只會被社會所拋棄,悶死在底角。
2.拓寬應用研究面,提高服務水平。
語言學服務面寬廣,服務功能強大,對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等各個領域都有價值。
語言無處不在,語言服務無往不勝。
?比如,中文信息處理需要開發(fā)和建設漢語言文字知識資源,但是就是這個方面我國“還得從外國輸入”。
3.我們應該開發(fā)和建設擁有自己知識產(chǎn)權的語言文字知識資源。
比如,中國的世界影響力日益提高,漢語國際傳播日益興盛,但是漢語國際傳播的標準,外國人制定的卻比我們更加科學。
4.提高服務水平,我們認為加強領域語言學研究或許是有效門徑。
在目前的社會狀況中,信息處理的研究和教學語言研究日益走向成熟,已經(jīng)成為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法律,廣告,日常溝通,新聞,出版等領域的語言學習也獲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也有許多語言學研究領域尚屬空白,有一些知識稍有涉及和沾邊,如法醫(yī)語言,醫(yī)患語言,行政語言,商業(yè)語言,軍事語言,新聞發(fā)言人語言,言語語言媒體等。
【中國語言學的話語權危機】相關文章:
國際金融危機的演變和中國的應對措施10-26
《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教案反思10-07
危機的作文12-20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學基礎論文范文10-05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10-26
中國旅行社品牌危機管理論文(精選6篇)09-20
經(jīng)濟危機對中國煤炭行業(y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論文10-12
次貸危機及其對中國經(jīng)濟的影響分析經(jīng)濟學論文10-12
中年危機隨筆10-07